除了加沙地带外,约旦河西岸地区也频繁遭到以色列的占领和袭击。近日,正值当地橄榄收获季节,当地巴勒斯坦农民却在劳作时遭到以色列定居者袭击,本应是收获节,引发暴力事件。
当地时间19日,在约旦河西岸小镇图尔穆斯艾亚,巴勒斯坦农民阿布拉照常采摘橄榄。然而,受到以色列军队保护的以色列定居者袭击了阿布拉和他的同伴,阻止他们采摘橄榄。
巴勒斯坦农民阿布拉:这片土地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我们每年都在这里采摘橄榄。去年,犹太定居者在附近设立了军营。刚才,在以色列军队保护下的犹太定居者用燃烧瓶和石块攻击手无寸铁的村民。
巴勒斯坦农民奈尔:早上七点左右,我们到镇东去摘橄榄。一小时后,约 200 名以色列定居者也抵达,其中一些人携带武器。他们让立即开始射击并焚烧汽车,造成两名巴勒斯坦人受伤。以色列定居者开始投掷催泪瓦斯。我们无助,因为我们无助。这就是以色列的“占领”政策,因为这些定居者与士兵没有什么区别。
一名目睹袭击事件的外国活动人士称,两名美国人也受伤。他强调,事发地区属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重管辖的B区。然而,对以色列定居者的暴力行为没有任何限制。
外国活动人士福阿德: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走。尽管这片土地属于巴勒斯坦人民,但以色列定居者可以随意来去。
约旦河西岸为何分为A、B、C区?
上述约旦河西岸B区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约旦河西岸分为三个区域:A、B、C。这个划分是如何产生的呢?以色列目前控制西岸哪些地区?
“土地换和平”原则在“奥斯陆模式”下
1993年9月,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政府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又称《奥斯陆协议》。此后,双方先后签署了《加沙和杰里科高级自治协议》和《扩大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范围协议》。解决巴以冲突的“奥斯陆模式”逐渐形成。双方以“土地换和平”为主要原则启动了奥斯陆和平进程。 “土地换和平”原则也是实现“两国方案”的重要条件。
根据巴以双方签署的协议,约旦河西岸分为A区、B区和C区三个区域。
其中,面积约占约旦河西岸的18%,包括大部分巴勒斯坦城市,例如拉马拉、纳布卢斯、伯利恒和杰宁,这些地区在民事和军事方面都处于巴勒斯坦的控制之下。西岸的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居住在A区。
B 区覆盖西岸约 22% 的面积,包括较小的城镇、村庄和农村地区。 B区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重管辖,巴勒斯坦负责民政,包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当地安全。以色列实行军事控制。
C区占据西岸面积最大,达到60%,无论民事还是军事方面都完全被以色列控制。 C区包括西岸的大部分资源,如农业和水资源。目前,C区居住着数十万犹太居民,还有少量巴勒斯坦人。这些巴勒斯坦人建造房屋和开发土地受到严格限制,需要得到以色列政府的许可ent.
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失败”
以色列的占领仍在继续
将约旦河西岸划分为A、B、C区原本是一项临时安排,旨在逐步将约旦河西岸的控制权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这一解决方案原定持续五年,期间巴以双方举行谈判,旨在解决巴以之间的所有最终地位问题。但迄今为止,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未能取得进展,以色列仍保有对约旦河西岸的控制权。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高级顾问默克尔伯格:事实是,《奥斯陆协议》签署已经30多年了,我们还在谈论A、B、C区。这象征着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失败。
尽管A区完全处于巴基斯坦控制之下,以色列军方经常以安全考虑作为在A区开展军事行动的理由。B区和C区直接受以色列军方控制。以军在约旦河西岸设立检查站、抓捕巴勒斯坦人、摧毁和拆除巴勒斯坦人房屋、进行突袭已成为家常便饭。
此外,多年来,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反对,继续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建设犹太人定居点。据反对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以色列非政府组织“立即和平运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以色列政府批准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的约250个定居点中居住着约53万犹太定居者。
今年8月,以色列政府批准建设“e1区”,拥有3000多套住房,位于C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宣布g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公然违反”国际法,并且“没有法律效力”。然而,这并未能阻止以色列定居点计划的扩张。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高级顾问研究员默克尔伯格:以色列的占领越来越隐蔽,犹太定居者造成的暴力也越来越多。以色列不尊重巴勒斯坦人对A区的完全控制。
默克尔伯格,查塔姆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高级顾问研究员: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认为,没有办法摆脱日益残酷和隐蔽的占领。数千名巴勒斯坦人被关押在监狱中,其中许多人是根据逮捕令被关押的,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受到任何指控。社会经济地位非常差。
默克尔伯格,皇家学院中东和北非项目高级顾问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院:人们期待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改变。他们不想生活在占领之下,他们想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在世界任何地方,每个人都应享有同样的权利。
巴勒斯坦农民遇袭,以色列定居者为何频频引发暴力?
除了加沙地带外,约旦河西岸地区也频繁遭到以色列的占领和袭击。近日,正值当地橄榄收获季节,当地巴勒斯坦农民却在劳作时遭到以色列定居者袭击,本应是收获节,引发暴力事件。
当地时间19日,在约旦河西岸小镇图尔穆斯艾亚,巴勒斯坦农民阿布拉照常采摘橄榄。然而,受到以色列军队保护的以色列定居者袭击了阿布拉和他的同伴,阻止他们采摘橄榄。
巴勒斯坦农民阿布拉:这片土地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我们每年都在这里采摘橄榄。去年,犹太定居者在附近设立了军营。刚才,在以色列军队保护下的犹太定居者用燃烧瓶和石块攻击手无寸铁的村民。
巴勒斯坦农民奈尔:早上七点左右,我们到镇东去摘橄榄。一小时后,约 200 名以色列定居者也抵达,其中一些人携带武器。他们让立即开始射击并焚烧汽车,造成两名巴勒斯坦人受伤。以色列定居者开始投掷催泪瓦斯。我们无助,因为我们无助。这就是以色列的“占领”政策,因为这些定居者与士兵没有什么区别。
一名目睹袭击事件的外国活动人士称,两名美国人也受伤。他强调,事发地区属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重管辖的B区。然而,对以色列定居者的暴力行为没有任何限制。
外国活动人士福阿德: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走。尽管这片土地属于巴勒斯坦人民,但以色列定居者可以随意来去。
约旦河西岸为何分为A、B、C区?
上述约旦河西岸B区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约旦河西岸分为三个区域:A、B、C。这个划分是如何产生的呢?以色列目前控制西岸哪些地区?
“土地换和平”原则在“奥斯陆模式”下
1993年9月,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政府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又称《奥斯陆协议》。此后,双方先后签署了《加沙和杰里科高级自治协议》和《扩大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范围协议》。解决巴以冲突的“奥斯陆模式”逐渐形成。双方以“土地换和平”为主要原则启动了奥斯陆和平进程。 “土地换和平”原则也是实现“两国方案”的重要条件。
根据巴以双方签署的协议,约旦河西岸分为A区、B区和C区三个区域。
其中,面积约占约旦河西岸的18%,包括大部分巴勒斯坦城市,例如拉马拉、纳布卢斯、伯利恒和杰宁,这些地区在民事和军事方面都处于巴勒斯坦的控制之下。西岸的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居住在A区。
B 区覆盖西岸约 22% 的面积,包括较小的城镇、村庄和农村地区。 B区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重管辖,巴勒斯坦负责民政,包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当地安全。以色列实行军事控制。
C区占据西岸面积最大,达到60%,无论民事还是军事方面都完全被以色列控制。 C区包括西岸的大部分资源,如农业和水资源。目前,C区居住着数十万犹太居民,还有少量巴勒斯坦人。这些巴勒斯坦人建造房屋和开发土地受到严格限制,需要得到以色列政府的许可ent.
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失败”
以色列的占领仍在继续
将约旦河西岸划分为A、B、C区原本是一项临时安排,旨在逐步将约旦河西岸的控制权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这一解决方案原定持续五年,期间巴以双方举行谈判,旨在解决巴以之间的所有最终地位问题。但迄今为止,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未能取得进展,以色列仍保有对约旦河西岸的控制权。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高级顾问默克尔伯格:事实是,《奥斯陆协议》签署已经30多年了,我们还在谈论A、B、C区。这象征着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失败。
尽管A区完全处于巴基斯坦控制之下,以色列军方经常以安全考虑作为在A区开展军事行动的理由。B区和C区直接受以色列军方控制。以军在约旦河西岸设立检查站、抓捕巴勒斯坦人、摧毁和拆除巴勒斯坦人房屋、进行突袭已成为家常便饭。
此外,多年来,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反对,继续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建设犹太人定居点。据反对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以色列非政府组织“立即和平运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以色列政府批准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的约250个定居点中居住着约53万犹太定居者。
今年8月,以色列政府批准建设“e1区”,拥有3000多套住房,位于C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宣布g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公然违反”国际法,并且“没有法律效力”。然而,这并未能阻止以色列定居点计划的扩张。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高级顾问研究员默克尔伯格:以色列的占领越来越隐蔽,犹太定居者造成的暴力也越来越多。以色列不尊重巴勒斯坦人对A区的完全控制。
默克尔伯格,查塔姆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高级顾问研究员: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认为,没有办法摆脱日益残酷和隐蔽的占领。数千名巴勒斯坦人被关押在监狱中,其中许多人是根据逮捕令被关押的,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受到任何指控。社会经济地位非常差。
默克尔伯格,皇家学院中东和北非项目高级顾问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院:人们期待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改变。他们不想生活在占领之下,他们想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在世界任何地方,每个人都应享有同样的权利。



